近年来,热泵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发展较快,与其他国家一样,要实现清洁供暖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在采购供暖设备时,许多用户与供热商仍存在犹豫,其中认为热泵运行成本较高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简要探讨可能解决此问题的路径之一,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中的季节性差异,即季节性电价–通过调节季节性电价来降低用户电费,有助于缓解对运行成本的担忧,促进热泵的使用率,从建筑电气化层面来支持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倡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为用户提供更明确的价格信号。更针对电采暖,提出了“季节性电采暖电价“政策指导,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更进一步推动热泵部署。自2021年来,许多省份已经响应号召,实施了季节性分时电价。随着更多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提高建筑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可以有助于消纳电量,另外,制定季节性电价可以降低清洁采暖成本,保障民生供暖需求。因此,有必要考虑如何建立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

与适用于日内分时电价的设计原则相呼应,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应用在季节维度上的分时电价设计原则:

  • 确保能准确反映电力系统短期和长期边际成本。边际成本随用电量变化:短期边际成本通常涉及到发电能源损耗及外部成本,长期边际成本则涉及到发电装机容量和输配电容量。确保分时电价的高峰时段可以贴合电力系统供需较为紧张、发电成本较高的时段,从而正向地引导热泵供暖的选择。例如,如果某省夏季发电边际成本比冬季高,季节性电价也应该清楚地反应这一差异,这样可以降低冬季采用热泵供暖的电费。
  • 制定有前瞻性的季节性电价,基于 “全面系统边际成本” 考虑可规避的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不仅包括发电成本,还包括发电和输配电的增容成本。理想情况下,通过时间信号引导用电行为,可以进一步降低尖峰负荷。不少北方地区用电尖峰发生在夏季,如果季节性电价的设计可以考虑到压低尖峰负荷所避免的增容成本,峰谷比就可以进一步合理拉大。最终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发电、输配电资源投入。
  • 通过透明、公开的流程来制定季节性电价并定期更新,力求最大化分时电价的影响力及用户响应程度。热泵通过其高效的利用效率,可以降低用电量,从而节省电费,它的经济性通常会在长期使用中得以体现。透明的电价制定流程有助于终端用户和供暖公司更好地理解未来电价走势,降低不确定性,进而更准确地预测热泵投资的经济效益,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本文探讨了改善热泵运行成本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通过设计季节性电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季节性电价可以反映出电力系统边际成本,如果设计得当,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并为终端用户和供暖公司提供理性的投资决策做支撑。同时,定时回顾和优化季节性电价设计,也可确保其与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用户需求保持同步。未来电采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通过科学、透明的方式完善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的设计,不但能更好地传递价格信号、实现削峰填谷,更能响应倡导,促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本文首刊于《中国电力报》,2024年5月28日